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9个梦里水乡,埋藏着99个美丽的岭南秘密

[复制链接]
齐志李晓辉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3-14 23: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大量水乡村落依水而居。小桥、流水、老树、古祠……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世代生活在故地的村民淳朴如初,恰恰正是我们寻找的“梦里水乡”。

ee05d5d1f8bd3afca343e4742772b6b7.jpg ▲古劳水乡彩虹飞架。陈锦荣 摄
只是这些水乡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跟海内外闻名的华东江南水乡古镇相比较,知名度略显不足,但是她却更加鲜活且独具岭南特色,有珠江三角洲沧海变桑田的地貌痕迹,也有水乡千百年来崇文重商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印迹,还有正在进行时的文化艺术创新,更值得大家去发现她的美。

04fdfb8f5a7ddc9e75f52403cbc2d17e.jpg ▲佛山松塘村古建筑群夕阳下熠熠生辉。黎存根 摄
春天里,不妨就在广东,寻找属于我们的梦里水乡,感受岭南水乡变幻的沧海桑田、传承千年的文脉、感受古商埠的威水史。
ffe8b697ad183f6ca8325cb29ca2717e.png 广东水乡特色更鲜活    说到广东水乡,不少游客都喜欢跟华东水乡周庄、乌镇等相比较。华东水乡旅游开发完善,游客审美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其实,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水乡也有属于自己的岭南特色:小桥、流水、老树、古祠、古民居依旧,农业生态、水乡人家之间的格局依然保留未开发或者处于开发的状态,看上去更加鲜活。

e52ccf40b958e362031b43ad8929e2f5.jpg ▲古劳头度桥
水乡人也是奋发向上,涌现出一批批风流人物,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也有繁荣一方经济的商贾。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沉淀后,水乡中姓氏祠堂、庙宇、古民居、骑楼、碉楼,乃至桥梁等,都成为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b9a388d085a3baa3eae73d938a6ad0d0.jpg
广东水乡人,更是沿袭了独具岭南特色的风俗,例如赛龙舟、飘色、醒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广东音乐更是诞生于广州沙湾古镇的水乡生活之中,与私伙局这一独特的音乐组合依旧流传至今。

0b97cc6b7de0ba78309a5e368ebac232.jpg
珠三角是一个冲积平原,在水乡形成的过程中,先行者在此扎根奋斗,人和自然的博弈,沧海桑田变幻,这些地方原来可能是一块沙田、沙洲、果园,但却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身在广东水乡,已经不仅是视觉上的观光,还能够重新认识水乡的历史文化,了解水乡居民生活的点滴以及特色风俗。
    沧海桑田
代表水乡:广州东涌水乡、江门鹤山古劳水乡 在珠江三角洲,很多水乡原来只是珠江泥沙冲积而成的沙洲而已,但岭南先民智慧勤劳,通过围垦,慢慢变成今日的水乡。要更直观感受这样的变迁,广州的南沙东涌水乡、江门鹤山古劳水乡,可以称得上是珠三角水乡的缩影。

43334a4c81068a51df392190f9631526.jpg ▲古劳水乡
东涌水乡
东涌水乡位于广州市南部珠江水道河网之中,是洲岛型沙田平原,据记载,北宋时这里还只是珠江泥沙冲积而成的沙滩。

48425319cf69f4dbd2f30a902c6078a6.jpg
3b226ca4494fcb25a4ceff4d1c013b60.jpg
俗称疍家人的本地水乡人,通过水乡茅寮、瓜棚、高棚和疍家艇、甘蔗林、香蕉树,展示东涌的农耕渔猎文化和疍家生活。乘坐小艇可以畅游广州第一条水上绿道,在喧嚣都市旁感受水乡的恬然。


964fb865fab82c94f91d1767bc9036f5.jpg ▲东涌水乡风情街美景。黎存根 摄
古劳水乡

a9206efab8ada1e9a38558c79a12bf57.jpg
古劳水乡位于鹤山市的西北部,地处西江河畔。明朝洪武年间起当地人在西江边上大规模修筑堤围,堤内冲积滩的地方,人们开挖出一口口鱼塘,鱼塘间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土墩。因此,也被成为围墩水乡,成为了珠江三角地区最典型的水乡,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最后的原始水乡。
9b1d06716c3353a0a21c974dc2c36495.jpg ▲古劳水乡石板桥。黎存根 摄

文脉兴旺
代表水乡:广州沙湾古镇、南海松塘村 广东的水乡,自古就有崇文的优良传统,不少村落更是因此文脉兴旺传承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无论是广州番禺沙湾、南海松塘村、东莞南社村,是广东水乡崇文重教的佼佼者,村中宗祠前树立大量的旗杆石是最好的证明。
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上围垦开辟了大量农田。留耕堂是沙湾何氏宗族的祖祠,也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布局最严谨、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南方宗祠经典之作,被权威专家评价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

2e11d434936c143aa560bb30119b6c90.jpg
在留耕堂前,有代表古代科举功名的旗杆石;祠堂中大量“进士”、“文魁”牌匾高悬,可见历史上文风之鼎盛。沙湾,还是一个有着绚丽多彩、形式多样民间艺术的地方。

9d48479b823df6c9ac43913bc2596b46.jpg
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坑醒狮、沙湾兰花被誉为沙湾的四张文化“名片”,狮舞(广东醒狮)、广东音乐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跃在民间,如北帝诞、鳌鱼舞、扒龙舟、养兰、私伙局等。

ce067a81df3b9f33af0fb99023e6dc78.jpg ▲沙湾古镇的私伙局
松塘村
松塘村位于佛山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建于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出了不少贵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6人、举人及获颁优贡者近20人,其中还有4人身居翰林,俗称“翰林村”。现在每年10月3日,村中都会举行隆重的“翰林文化节”。
d9e3d34da1c1036c4bd268fa747682c1.jpg
20827f2069024aaf7b98ecd0c2adf6c9.jpg
商埠发达
代表水乡:广州黄埔村、顺德逢简村、江门开平赤坎古镇 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历史上不少水乡得益于水路交通的发达便利,成为名震一时的商埠,经济发达。其中,广州海珠黄埔村、佛山顺德逢简村,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如今依然有迹可循。
黄埔古村
黄埔古村位于广州海珠,依珠江之便,自宋代以后,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2189d104c7ba5dd263aac8242874c9f2.jpg
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七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让黄埔村成为热闹繁华的商埠。现在,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古港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

d48881e215ff7d9775b62a53767b88bc.jpg
逢简村

139df2136567eec83ec36fed3a68f779.jpg
逢简村位于佛山顺德大良西面,古村四面环水,古风犹存,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被称为“岭南周庄”。历史上的逢简村素有“南国丝都”之称,丝绸一船船外运,是名副其实的“小广州”,曾有37座桥梁,33个坊,78间祠堂,32间庙宇,如今现存数量也不少。   
f8595e5f5bdf7d919a1d30b36146fd04.jpg ▲佛山顺德杏坛镇逢简水乡古色古香的祠堂(林桂炎 摄)
赤坎古镇

ddd4f5321730181eeccf000e962f39a4.jpg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开平,四周被潭江及其支流水系包围,河网纵横。凭借直通海外的黄金水道,赤坎古镇内有了3公里长、商号林立骑楼街道和约600座房子。而关氏与司徒氏争强斗胜的往事传说,也成为了镇上老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d83bf48ada9babe6ff27b8c5bbc50fb4.jpg
创新艺术    代表水乡:广州小洲村、东莞新基村 随着城市的扩张,珠三角不少水乡虽然很多已不复当年模样,但在广州小洲村、东莞新基村,昔日水乡也焕发了新生,成为文化创新的艺术高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    小洲村

36065e8571d073bb12fc102eb5d60619.jpg
小洲村位于广州海珠,村中河涌直通珠江,是存在千余年的岭南水乡古村,如今变身为艺术集散地。建于“大跃进”时期的小洲人民礼堂,艺术展频频举行,其中也包括一年两次的艺术节。村中咖啡店、民宿、画室更是深得城中文青喜爱。   
0156c76038375149bb2e175ec30711d1.jpg
新基村

05be0e1a5401f05c4653087d19e5ed8d.jpg
新基村位于东莞麻涌镇,立村于宋朝,因河涌密布,土壤肥沃,曾称“宁乐里”。这里是东莞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在拥有400年历史的莫氏祠堂两侧,成立了“白房子水乡无边(新基)创客基地”民宿项目,后者于2016年上榜“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2639462da791b329f30fbfc57072b416.jpg
- END -
本文来源于羊城晚报,作者黎存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公益020/齐志公益课堂/公益游/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