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吵架也是能力?聪明的家长,会和孩子越吵越亲密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6-22 1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有从没和孩子吵架的父母吗?


这显然是一道“送分题”。


641ab9f0cd143c00345814cdd6663481.jpeg


提到“争吵”,许多家长都会眉头一锁、神色紧张。

毕竟,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在新闻中看到孩子和家长争吵后负气离家,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

4f0585cad197a9a8978cb54d3be168f6.jpeg

ee62afb6911cbfe4b9752373384fe084.jpeg

e821b4cbf23a3b315aff4860d94d60c6.jpeg

0e8d4793e88ddcf0f286546b8b2240ed.jpeg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争吵总会进一步激化亲子关系中原本就存在的、长久积累的矛盾。

但尽管如此,争吵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也不意味着我们是失败的父母。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擅长”跟孩子吵架吗?

01

我们得重新认识吵架这件事


相信不少父母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意思是,父母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而情绪好的父母,则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实践起来却很难做到。毕竟,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无欲无求的神,是人就有自己的情绪。

79de7c2017898a940dc75c0913256db4.jpeg


心平气和的时候,跟孩子说话还能控制住脾气,慢慢引导,但事情太多太乱、生活不堪重负的时候,跟孩子吵架、语气强硬一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起高喊着口号,让父母“温柔而坚定”,“坚持循循善诱”跟孩子讲道理谈感受,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跟孩子吵架这件事。

02

我们害怕的,不是吵架
而是不好好吵架

心理学上将吵架分为两种:

一种是破坏性的争吵,是指那些伤害感情,隔断联结的争吵。这种争吵对于亲子关系的破坏是根本性的,甚至,是无法缝合的。


另一种则是建设性的争吵,是指那些在争吵中彼此知晓、达成共识,并且通过争吵达到情感上的重新融合。这种争吵是一种良性的争吵。


良性的争吵,能够缓解情绪,释放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越吵越亲密。

我们真正害怕的,其实不是吵架,而是不好好吵架。

不好的争吵,像一把最尖锐的刀子,割得人遍体鳞伤,痛彻心扉。

2e2a35d301fafd961e063007e6a00922.jpeg

03

吵架时
孩子会如何对抗我们?

我们再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跟孩子吵架。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跟孩子吵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自己不当的行为,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将来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孩子并不能完全接收到我们的想法。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反抗”父母,而这些应对方式,恰好展示了孩子真实的“自我”,同时也映射了父母容易忽视的另一面。

f0fa5bf83fd941d71de373c21909ef40.jpeg


 指责方式 


“家长说一句,孩子顶十句。”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事情。

- 儿子,今天冷,多穿件衣服。

- 我不冷,不穿。

- 少玩点手机,对眼睛不好。

- 我自己的眼睛我自己管,不用你管。

- 赶紧写作业,别看电视了。

- 你怎么知道我作业没写完?


有这种反应的孩子往往带着对父母“抗拒”的心理,不管父母是不是出于好意,是不是言之有理,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耐烦和愤怒。

 逃避方式 


有一种孩子,不管家长说什么,都有本事说到别的地方。

- 走路别蹭着走。

- 这有啥,鞋不就走路用的嘛,我去写作业了,别打扰我。

- 你看,这道题刚讲过又做错了。

- 知道了,我会了,刚才是粗心。我要做语文作业了,要不该写不完了。


孩子为什么习惯性岔开话题?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打岔就是一种逃避沟通的行为这样的应对方式,看似能避开和家长的争吵,却也等同于关闭心门。

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更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原本双向的沟通变成了单车道。长期来看,亲子距离感不断加深,很难产生真正的理解和认同。

62236eeceb01cf57c1aa3e12816b5ad8.jpeg


 讨好方式 


还有一种孩子,会在与父母反复争吵后学会变成“讨好的孩子”。他们会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是顺从了他人,避免了争吵,但其实,这也是一种逃避沟通、回避问题的做法。

e7619117b5b6ecbabbc53381648d28f2.jpeg


不过,孩子对抗争吵的方式往往并不单一的,常见的是采用“指责+逃避”“逃避+讨好”等多种结合的方式。

04

学会吵架,是一种能力


无论孩子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是在试图躲避伤害。在他们的心中,他们真正渴望的,从来都是那种温馨和谐的,可以自由交流的氛围。

其实,吵架是一把双刃剑,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和孩子,究竟是“越吵越亲密”还是“越吵越冷漠”,取决于我们会不会进行一场成熟的吵架。

真正成熟的吵架,一定是从讲情到讲理,是先有情再有理的。

良好的争吵,对父母是一种情感释放;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成长。

弗吉尼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让150个13岁的孩子描述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研究表明,在家跟父母经常争吵但能保持冷静的孩子,更能轻松应对外界的意见和分歧


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成熟的吵架,都会经历 “情绪的爆发—情绪的控制—问题的沟通—事后的修复” 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

控制情绪

很多吵架,都是从一点小事开始,之后越吵越凶。成熟的争吵,一定是建立在平和的情绪的基础上。因此,当情绪难以控制时,我们不妨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自己转移一下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

父母情绪的及时“退出”,是为了避免战斗的升级,而且没有了对手,孩子的“抗拒”也失去了意义。

和孩子发生争吵时,有的家长若吵不过孩子,或者觉得理亏,就会使出杀手锏——我是你爸/妈,言外之意,你是我孩子,必须听我的。

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么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要么会让孩子产生蔑视心理,拒绝深入交流,这都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争吵并不是完全的情绪输出,更不是单方的情绪压制,而是为了倾听对方的声音,争吵之后要进行反思,求同存异,共同成长,这才是我们与孩子争吵的最终目的。

693e6294a829225b221645756dc061e3.jpeg


2

就事论事

要记住,我们的争吵只是针对于事情本身,争吵的目的也是要孩子明白对错,修正行为,并且找出解决的方式。因此,不要在争吵中掺杂其他的情感,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比如,孩子做作业太粗心,三道计算题错了两个,我们只要批评他这次作业太粗心了即可,如果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忌吃不记打啊?”这就是人身攻击了。

翻旧账也是常犯的错误。孩子弄洒了一杯牛奶,爸爸怒斥孩子做事不着调、读书不认真、和人见面不打招呼等等。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在生活中屡屡出现,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

争吵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一次争吵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翻旧账的结果会让我们忘记了因为什么而争吵,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情绪发泄完了,事情却没有解决,周而复始,才是最伤害亲子感情的。

3bb596344a61a16de569bef65a96b5be.jpeg


3

事后修补

在每一次吵架之后,父母的真诚道歉可以缓和孩子的情绪,同时也告诉孩子:虽然刚才我们失控了,但是一切都在安全范围内,刚才的争吵是为了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若再加一声“我爱你”,便能以爱为底色重新架起亲子之间的一座心桥,让彼此都能达到对方的内心,未来父母也能更容易知晓孩子的想法,洞悉孩子的感受。

f9432d408ab1a2d1e8dcc9c259abe9dc.jpeg


天下没有不争吵的家庭,也没有不争吵的亲子关系。

就像《孩子: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那样:应对挑战的核心是成为孩子的合作者。

既然争吵无法回避,那么成为孩子争吵中的合作者,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

与其一味的回避争吵,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如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面对与孩子之间的争吵。

好好说话,好好吵架,好好修补,在真实、流动的情感中,给孩子搭建起最踏实最温暖的心灵家园。

同时,也请好好地珍惜那个与你争吵的孩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真的长大了。



部分素材来源:萨提亚育儿 暖暖妈爱分享 沛泽妈读心理 人民网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32粉丝

4957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