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长不大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过度负责的父母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3-30 23: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1
曾在一则新闻中看过这样一幕:

上海街头,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路上走着,后面一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在空中狂甩。老阿姨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

瘦弱的老阿姨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无奈地坐在台阶上,男子接着脱掉上衣,用力地朝着老阿姨的头部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

qw3.jpg

qw4.jpg

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这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亲。

当天,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但母亲说自己没钱。男子便让她去向亲戚借,母亲不同意,愤怒之下,他就对母亲动起手来。

这种成人世界中的“巨婴”现象,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生理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心理层面却依然是没长大的孩子。

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视别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没什么自信,心理很脆弱,面对压力和失败的能力不足,不能承担责任。

在多年教育咨询工作和社会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长不大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过度负责的父母。


02

上海48岁海归硕士宅家啃老7年,82岁的母亲丁阿婆患重病,无奈将孩子告上法庭,在接受采访时懊悔不已:

“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山东一位70多岁的阿婆,儿子在家啃老二十多年,她为了帮儿子找工作,每天顶着酷暑奔走于街头,一个个人打听······

qw5.jpg

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最甘愿为孩子牺牲一切的人,从上学、工作到找对象、结婚、育儿,只要是孩子的事,都竭尽所能地付出。

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焦虑,常常导致他们缺少理智和分寸,过多地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为孩子做了太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

结果,孩子没有成长为他们期待中的样子,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所以这些家长经常感到心累和迷茫:

“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却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殊不知,问题恰恰就出在“付出过多”——

过度包办,从孩子穿衣吃饭到作业、学习,能做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好,不让孩子动手做事;

过度参与,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甚至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也要催促孩子,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安排地细致入微,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 14 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他从多年教育子女的经验中,总结教训说:

“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地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
qw6.jpg

过度负责的父母,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制力发展缓慢,事事都要依赖父母,出了差错时也只会责怪父母。

就拿吃饭、睡觉、写作业这样的小事来说,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着急,成天盯着孩子、督促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不催、不骂,孩子就不去做,造成思维上的惰性,懈怠、拖延。

家长把洗衣服、整理房间、收拾书包、家务都做揽下来,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会导致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低下,将来独立生活能力差。

平时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家长就冲上去帮孩子摆平一切,会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将来遇到困难就害怕、退缩、情绪崩溃。

这样的孩子,将来在人际交往、工作中都容易碰壁,个人成长发展受限。


03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需提供“恰到好处”的参与。

这份“恰到好处”,最关键的就是需要父母分清楚:

在孩子的成长中,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孩子的责任;

在平时想管教孩子时,多想想现在的“管”,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的需要?

靠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琐事做好,听从父母的经验道理,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做选择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长不大的。

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通过各种体验、尝试、探索去观察、思考、调整行为,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发展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能力,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真正从心理上实现了成长。

具体来说,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做起:

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穿衣穿鞋系鞋带、洗简单的衣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不要过多关注、督促孩子写作业、学习,给孩子适当的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这会增强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不要总是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给他一些参考和建议,但真正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帮助他摆平一切,给他时间去观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会提升他的自信心;

不要苛责孩子的错误和失败,而是引导他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自我修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END

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32粉丝

4964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