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心理咨询纳入医保……两会代表委员为学生心理健康建言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4-3-8 17: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机制尤为迫切。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献策。


张志勇: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严重挑战 建议全社会来护航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提交了《关于加快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的提案》,拟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张志勇认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公共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7.5%的儿童青少年有心理和精神障碍。更严重的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了低龄化、普遍化和严重化趋势。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张志勇认为,首先是物质生活的进步与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成长之间的不协调;其次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特别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更加普及、便捷,学生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时间越长,现实生活的沟通交际时间越来越少;第三是唯成绩、唯升学的功利主义教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学业压力总体上居高不下,使不少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焦虑;第四,受持续三年世纪疫情的影响,进一步阻滞和压缩了中小学生和同伴之间的正常社会交往,受世纪疫情影响的一代中小学生面临更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挑战。


张志勇拟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护航机制。一方面,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把是否全面贯彻落实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课程要求,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的“一票否决”的刚性指标。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限期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健康教师,为县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开齐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


同时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家社协同辅导机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卫联合会诊、干预和康复机制,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查机制,还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协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落实相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考核、巡视巡察、调研督查等范围。强化条件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和医师队伍建设,健全心理疾病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技术保护儿童战略,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技术标准进行前置审查。

民进中央: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带来《关于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的提案》。


提案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仍然不断上升,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格局还没有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各条块间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标准仍未建立、教育功利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亟待消除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一是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在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转介、休学、复学评估,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助力打造更智能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方面,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文件落实落地,将落实情况纳入有关工作考核、巡视巡查、调研督查等工作范围。切实发挥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作用,鼓励专业智库、心理学会或协会参与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工作力量,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查机制,将预警发现线索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责任主体并进行干预,形成“预警研判—流转办理—盯办反馈”的预警线索闭环管理机制。


二是尽快建立着眼长远“防未病”与目前“治欲病”“治已病”并重的分类施策工作标准。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应经常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辨识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发展、变化的状态,评估风险、预测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应分类制定不同的政策着力点,“防未病”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全过程,做到“五育并举、融合育心”,配齐用好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治欲病”“治已病”方面,从学校、家庭、卫生健康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不同主体角度,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全流程指导手册,消除工作死角。还应加大精神心理儿科建设,在地域间、城乡间合理分布精神卫生资源。


三是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的要求,由各部门、各地方开展自查自纠,禁止各种变相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不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挤占学生正常睡眠和假期休息时间等教育功利化行为。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促进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打通青少年生活学习场域与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避免学校教育过度封闭。发挥媒体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与健康文化传播,消除社会对精神心理病人的偏见,消除学生家长和青少年自身的病耻感。鼓励开发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器人、手机应用程序或在线平台等。

刘希娅: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分担机制



在继2022年提出《关于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诊断干预型向全面预防型转变的建议》,2023年提出《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建议》后,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再次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这份建议提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分担机制、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行业监管、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热线、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等,希望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刘希娅认为,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育人阵地。一方面,要保持定力,不被当前各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裹挟,多了解脑科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带给学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要建立责任共担机制、避免互相推诿责任。特别是学校,不能因为规避风险就把出现问题的孩子往外推,劝其休学、转学。所有学科老师的第一身份都应该是心理健康老师,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在心理咨询室中调节好的,而是在校园、家庭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克的预防重于一吨的治疗。


在调研中,刘希娅还发现,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而从事心理咨询几乎没有硬性的门槛,许多非专业人员也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让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因此,心理咨询行业也亟需得到监管和规范。

惠凤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关口前移”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惠凤莲将围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建议。


惠凤莲认为,青春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心理上较为敏感脆弱,同时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大。若学校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成长,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


惠凤莲建议,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在事后心理辅导,不如把关口前移,找原因、治未病。比如,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家长和学校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孩子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窦延丽: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各学段衔接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全学段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建档工作。建议教育部门推荐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测评软件,鼓励学校定期测评、建立档案,并健全危机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


第三,建立规范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主导和统筹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出台青少年心理工作准入、年审、培训和退出的相关制度,形成包括行业规范、机构设置标准、人员资格认证和注册备案管理等在内的相关机制,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产品和活动的监管。


第四,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构建科学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干预网络;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家校干预和医校合作,充分调动群团组织和社会资源,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科学诊疗、早日康复的闭环机制;尽快将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纳入医保。


第五,加强科普宣传。深化社会大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和谐氛围。

潘碧灵: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心理健康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畅、课程体系重复、师资力量不足、心理档案缺失等。他表示,应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潘碧灵认为,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行政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等共同参与,协调推进各学段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需要建设体系健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操作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统一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三是需要促进各学段师资融通,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四是需要以档案建设为基本,确保信息畅通


郭桂义:建议大学每500名学生配1名心理教师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拟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拟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保证其顺利开展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


郭桂义认为,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应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学校心理咨询室设施设备的配备,保证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保证其顺利开展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


丁佐宏:建议加强挫折型教育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从多方面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丁佐宏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青少年的课业负担重、互联网的危害、父母焦虑的传导和抑郁症诊断治疗扩大化,是青少年抑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后,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源。


为此,丁佐宏建议,加强挫折型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学校不应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应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等。


同时,丁佐宏认为,家庭教育要进行调整。一方面,家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学会给孩子减压,让青少年的身心压力能够放缓。当父母做到真正的从容、理性、“积极努力,顺其自然”,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


丁佐宏还建议,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一要提升商业类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的准入门槛,防止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二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由教育部门负责督导区域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三要依托高校心理学智库,整合专业机构资源,开展面向心理测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以公益服务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此外,丁佐宏表示,要谨防安眠药等相关药品的滥用。一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应把使用药物后改变孩子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作为衡量药物方案效果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严格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国家列管的精神类药品,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对于二手交易平台、网购精神类药物等违规操作,加强管制。

张其成: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多发受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学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大原因。


张其成认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邃博大的人格修养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对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同于药物治疗,它并不直接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是生命的整体提升和超越。


为此,张其成建议:


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资源,面对青少年人格成长形成阶段的心理学需求,开发一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的人格塑造系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融入“五育”之中。将学生人格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将传统文化人格教育“润”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


加强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既不要碎片化,也不要肤浅化。要改变传统文化“背默考”的固有教学模式。答案的唯一性、教师课堂的权威性等,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心灵的禁锢。要学以致用,根据人格教育不同章节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作业。

翟美卿:加快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创始人翟美卿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的提案》。


提案指出,当前,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她建议,政府加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拨款,并由卫生、教育部门牵头,联动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建设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化流程和长效机制,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有效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包括制定全国统一的、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建立测评、预警及数据分析机制,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全流程处理程序等。另外,她还建议,将“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等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求医压力。


杜丽群:构建医校合作的转介干预机制,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全覆盖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提交了《关于守护好心理健康 为青少年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的提案》。


杜丽群认为,当前,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的困难,其一是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及时疏导青少年不良情绪,也无法辨别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其二是学校应对处置能力不足,心理辅导师资力量短缺,能自行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学校少;其三是社会各方力量联动不足,缺乏整体谋划部署,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没形成合力。


为此,杜丽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提升普及推广家庭心理健康知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全国根据不同情况设立试点区,编写家长学习训练教材。以社区为单位开设家长公益课堂,开展主题性培训互动和案例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


二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心理咨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支持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将家庭教育课程列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尽快出台新的国家从业资质认证和从业规培,扩大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师资力量,按照生师比标准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加大全体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疾病治疗—跟踪回访”为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和普通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全覆盖工作。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各地卫健委与学校开展定点合作,或由国家级精神卫生中心按区配备在编医生的服务,或疾控中心增设精神科,医生定期到校坐诊。加强学校对重点学生干预力度,指导家长及时将有关学生转到医院专科治疗,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四是加强科普宣教及社会参与度。整合现有服务热线资源,做到心理服务热线人人知晓,减少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通过捐赠、合作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确保特殊群体更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




直播预告:

2024年3月8日晚20:00,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林唯将做客直播间,围绕“如何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展开研讨,敬请关注和收看,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172554r5qgu06g6z05z0gv.jpeg


— END —


来源 | 综合自人民教育、人民政协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新闻周刊、安徽商报、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
统筹 | 周彩丽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光明社教育家」,搜索「jyjzzwx」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172554ozpzyusl3smpfwp8.gif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32粉丝

4964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