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留守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吗?

[复制链接]
齐志公益 发表于 2017-8-15 14: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标题:留守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吗?
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有些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束缚,沉溺于玩乐之中,学习成绩下降。虽然父母外出打拼会使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物质上的满足难以弥补心灵上的缺憾。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1 孤僻抑郁
留守儿童自小便与父母相隔两地,尽管身边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这与父母之爱比起来还是有明显不同的。相对来说,儿童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给他们好吃的或者陪他们玩,他们就会很开心。但是儿童也具有强烈的攀比心理,他们喜欢与其他的小朋友进行比较,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自觉没有资本与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觉得自己家里贫穷,父母才会丢下自己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感到无助、抑郁、孤独,这种想法使一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从而造就了他们孤僻的性格。
2 不善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莫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无法随时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留守儿童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承担,就算受了委屈也要自己忍着,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愿再向父母倾诉,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世界。
调查显示,仅有28.1%的父母会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15.4%的父母从来不与孩子谈心。沟通情况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少女孩子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而有些男孩子则会惹事生非,严重破环自己的人际关系。随着父母在外务工时间的增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孩子就更不愿与人进行沟通交流。
3 厌学心理
父母在外务工,与孩子相隔甚远,而大多数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在学习上不能指导孩子完成作业,而父母又不能有效地监管孩子的学业,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本来就差,他们会放任自己去玩游戏,而使学业荒废。
另外,留守儿童心理比较孤单,对父母有些想念,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够专注于学习。在学习上不会的东西多了,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厌恶学习,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有的留守儿童干脆放弃学习,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
4 对生活敏感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保护,心理比较敏感。生活中一点不愉快的小事情就有可能让他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产生仇恨心理,对他人充满敌意。而大多数老人都比较疼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尽量满足,这助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就会对他人发脾气、怨恨他人。
5 不良行为习惯
有学者调研发现,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41.3%,远高于全国的标准12.97%。儿童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外出务工的父母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出现违反学校纪律、对长辈的管教产生逆反等心理行为问题。比如,一些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有的孩子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朋友,诱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优秀的留守儿童
小金为,安徽省庐江县某学校的学生,他的父母远在广州务工,自小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身体不好,生活长期难以自理。从懂事开始,小金为就在每天放学后,一边做功课,一边照看爷爷。在爷爷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总是讲些有趣的事情,让爷爷高兴。在农忙时节,他不但会承担日常的家务劳动,如煮饭、扫地、喂猪,而且还到田间地头帮奶奶干农活,尽量减轻奶奶的负担。
在学校,小金为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次期末考试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他兴趣广泛,是“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员,也是学校美术小组、科技小组、写作小组、环保小组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的成员之一。他还是班里的班长,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作为留守儿童的一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还组织了“留守学生小分队”,带领留守的同学们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动,比如帮助特困生、帮助孤寡老人。
幼稚的面庞,粗糙的小手,乐观的生活态度,优异的表现……小金为就是这样用言行告诉人们:留守儿童也能够活出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表现出当代中国少年应有的品质和风范。
不是所有留守都会出现问题
留守儿童最初是作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提出的,媒体报道的极端案例更是直接推动了全社会对它的关注。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被“问题化”或“污名化”的倾向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的趋势。人们也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处于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和家庭监管力度相对不足的环境下,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所持有的一种观点:处境不利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存在或轻或重的缺陷或问题。媒体报道以及调查的结果使大众不禁怀疑甚至认同了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的结论。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出现了“问题”,其中不乏小金为这样的优秀儿童,他们不仅没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产生各种问题,有的甚至比非留守儿童发展得更好。这不禁引起我们思考:留守儿童有积极发展的可能吗?
“问题儿童”的标签,被“问题化”或“污名化”的倾向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的趋势。人们也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处于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和家庭监管力度相对不足的环境下,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所持有的一种观点:处境不利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存在或轻或重的缺陷或问题。媒体报道以及调查的结果使大众不禁怀疑甚至认同了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的结论。
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同大众对留守儿童的认知不同,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认知评价,比如“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很爱跟同学交往,有很多朋友”,“我很爱学习”。留守儿童的同伴对其也有很积极的评价,比如“他喜欢帮助别人”,“学习成绩好”,“自理能力强”。一位教师在访谈中提到,虽然某同学是一名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但她并没有表现出问题行为,相反其在生活、学习上的表现得很优秀。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更激发了她的学习劲头,她爱帮助和照顾同学,自理能力强,在家中她也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经常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照看自己的妹妹。
所以,作为成长和发展的个体,留守儿童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成长力量,具有积极发展的潜力,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都具有良好发展的态势和可能。我们在看待留守儿童现象时,不能只关注负面影响、心理和行为问题,而是要多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发掘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

---来源:少年法学苑

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具有公益性税前抵扣资格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关注

45粉丝

1084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公益020/齐志公益课堂/公益游/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