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法制日报:让公益诉讼为消费维权撑腰

[复制链接]
齐志社工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5-6-17 1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知假买假”仍受保护所带来的职业打假人年入近百万元的火爆状况相比,民事公益诉讼在消费维权路上无疑有点冷火秋烟

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十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据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对解决消费者诉讼难、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透露,最高法正在抓紧制定《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力争在年内出台(6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在社会诚信度依然不高、假冒伪劣产品仍然较为普遍的当下,消费维权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最高人民法院日前通报的十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维权的信心。但是相较于这些个案而言,最高法正在制定的关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更加令人期待。

自2005年法学博士李刚以牙防组作为卫生部临时机构,从事认证并使用认证标志属误导消费者为由,将牙防组、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诉至法院;到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消协将一家火锅店推向被告席,请求判令该店退还强制消费的一次性餐具费用3元,停止强制消费行为;再到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起诉上海铁路局,要求其立即停止“强制实名制购票乘车后遗失车票的消费者另行购票”的行为……民事公益诉讼作为消费维权的新手段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不断尝试。

然而,直到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才有关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何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这在201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中有了进一步的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这一规定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不少人认为,将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在省级以上的消费者协会,既可能造成省级以上消协公益案件过多、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消协怠于履职、法律成为空文。从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消协提起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并不多见。

与“知假买假”仍受保护所带来的职业打假人年入近百万元的火爆状况相比,民事公益诉讼在消费维权路上无疑有点冷火秋烟。如此冰火两重天的境况,更加反衬出完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势在必行。因此,出台专门司法解释,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予以明确,既有利于指导法院受理、审判消费维权案件,更有利于激发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活力。

要真正发挥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作用,重点还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是要适当拓宽原告资格,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以及实际情况,可赋予地市级消协、检察机关以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消费公益诉讼权;其次是要合理限定“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认定标准,对何为众多、哪些情况下应该或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进行细化,使诉讼范围具体化;再次是要完善相关的审判程序,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后应当对外进行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公益诉讼的请求,与此相关的其他消费者可以前来登记参与诉讼,法院裁判生效后,无论与此相关的消费者是否前来登记并参加诉讼,都可以直接适用该裁判。

在店大欺客以及众多消费者在面对维权成本过高时选择自认倒霉的境况下,充分利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这把利剑,对提升消费维权效能、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消费维权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仅靠职业打假人一枝独秀,还得在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的前提下,让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为消费者撑腰。

来源:法制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公益020/齐志公益课堂/公益游/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