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好人法”实施在即,怎么做一个专业的好人?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9-28 19: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路边,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水库旁,发现溺水的孩子,救不救?地铁上,看到他按着心脏挣扎倒下,敢不敢去做点什么?
你的心中,是否曾经出现以下天使与恶魔的小剧场呢?“我要是过去,她会不会讹上我?”“是应该赶紧心脏按压吧,但万一没救活怎么办?”“前两天有个新闻……人抢救过来了,家属竟冲回来要大夫赔剪开衣服的钱”“怎么还没人救他?我可担不起这责任……”
生活中,当你遭遇别人危难之时,你的选择是仗义相助还是能躲就躲呢?但是你曾经想过吗?如果,人们都“小心”地收起善良,如果,在“生死关头”,还要停下来计算责任风险,那我们这个社会所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是生命。
民法总则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保护善行,鼓励善举,其中被誉为“好人法”的第184条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确定为以下内容:“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当然,敢于伸出援手,只是紧急救助的第一步。解决“没人敢救”的问题后,也要解决“没人会救”状况。良法为善治民法总则第184条为好人“撑腰”
73a02e4ab71350df05465110d50038e4.jpg 从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总则(草案)第184条经历了3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经过三次修改,大会表决稿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几次修改释放了鼓励大家见义勇为的明确信号。“第184条回应了近几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突发状况,一旦倒地不起,大家面临三种选择,一是等待公力救援,这种救援很难做到非常及时;二是亲友来救助,但很多时候也无法第一时间联系到亲友;常态是发生意外后身边的人能够进行帮助。第184条填补了此前的法律空白,规范了这类行为,从法律层面鼓励更多人勇敢伸出援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说。
800ad76c3b2807555beff60dc6cff1a2.jpg “从国外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情况看,也都有类似的‘好人法’,旨在鼓励见义勇为。立法的目的在于鼓励见义勇为,保护热心救助人,免除其后顾之忧,倡导和培育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风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说。王成告诉记者,除了第184条,民法总则第121条规范了没有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管理的行为,帮助他人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支付为此产生的费用。王成举例说,比如受益人心脏病摔倒被好人送到医院,他应该支付打车费。第183条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况,如果好人因为救人行为受到损害,侵权人要承担损失,受益人可以自愿给予适当的补偿。如果没有侵权人,或者侵权人逃逸、没有能力承担损失时,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援手帮路人专家告诉你见义勇为需要“正确姿势”
36d6931cb26d2f3523490f377f734e78.jpg 但是,如果施救人有重大过失、特别粗心甚至故意造成受益人损害,是不是也不承担责任?王成认为,第184条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所有一切可能的责任,实际应用中还是应该排除特殊情况。程新文认为,从理论上分析,对因好意施救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受助人及其近亲属向施救人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要求施救人赔偿受助人所受损害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分析认定是否可以适用该条规定,对施救人给予免责。在施救人的救助行为确实符合本条规定的免责要件时,将依法获得民事责任的豁免。“第184条的紧急救助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救助人的紧急救助行为是基于自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而不是专业救助行为。”程新文说。“二是救助发生在紧急情势之下,即受助人的人身健康等处于紧急情况需要获得立即救助。三是受助人所受损害与紧急救助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损害的发生是因紧急救助之前或之后的救助人行为造成的,则不能适用本条法律规定予以免责。”帮忙不添乱呼唤更多人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
d94c0f6c591c35a9f38dd4abd7976214.jpg 如何像专业人员一样迅速判断出倒地不起的人需要什么帮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室主任杨艳敏告诉记者,第一时间对需要施救的人进行心脏按压复苏是不需要犹豫的。“人一旦发生心脏骤停,通常10秒左右意识丧失,30秒呼吸停止,4分钟后发生脑死亡,心脏按压可以手动帮助被施救者恢复血液流动。即便被施救者并不是心脏骤停,心脏按压的动作也不会对其造成损害。”杨艳敏说。不少专业人员还提到,对心脏骤停患者,只做心肺复苏有时难以抢救过来,需要使用除颤仪,建议在机场、体育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配备除颤仪。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解除颤仪使用方法的普通人寥寥。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组数字,目前深圳市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为1%,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多数超过10%,在日本的中学生中甚至达到92%。王成说,民法总则第184条通过法律形式让好人出手没了后顾之忧,但要做到有效及时的帮助,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让更多好人出手更专业。(来源:新华社  采写记者:高洁、林苗苗、王丰、孙飞、李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29粉丝

4892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公益020/齐志公益课堂/公益游/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